时间 2024-05-28
栏目

国内

阅读

1747

黄骅广修堂医院 田忠新:“针刀”锋从磨砺出

没有合适的医疗器材,他伏案刻苦,“铁杵磨成针”;缺少昂贵的先进设备,他日积跬步,足以致千里。他将创新针刀模式的使命镌刻在心,难以计数的锦旗和感谢又将他铭记。在这条充满沧桑和挑战的证明之路上,他,会留下怎样的足迹?欢迎收看本期节目——《“针刀”锋从磨砺出》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528/f8c099b40588babd87e63e1848f600a5.jpg

本期嘉宾:

田忠新 曾在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等多家骨伤医院深造学习,先后拜吴恩惠、韦加宁、庞继光、宋一同、田纪钧,石学敏等名家为师。在中医骨伤疼痛,风湿骨病等方面造诣颇深。08年回乡创办医院,以骨伤骨病为特色,并获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特色治疗单位称号,及中华针刀医师学会临床示范与教学基地,特色医疗重点推广单位殊荣,16年成功创立了北京广修堂中医科学研究院,并申请多项国家专利。

“本期节目的嘉宾从三甲医院离开,回到了家乡的乡土间,开启了一所基层医院,他的期许和愿景会是什么呢?”节目伊始,主持人介绍道。从三甲医院离开的经历让主持人深感好奇:“三甲医院,打破头都挤不进去,你是怎么想的?”

https://img2.danews.cc/upload/images/20240528/fd6d6afe7fcac91871a0567158b4d6b2.jpg

田忠新回忆起过去:“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时,我有幸遇到了朱汉章教授,观摩他的‘小针刀’疗法的时候发现他治疗的一些病人,在我平时的知识层面认为必须是需要开刀手术才能够搞定,结果通过他的治疗,病人好了。”

“小针刀”疗法依托于医师的丰富临床经验和精准的解剖学知识,对风湿骨病、颈肩腰腿痛病人进行治疗时,痛苦少、身体创伤小、医疗成本低的特点给彼时的田忠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在临床治疗中模仿,并在中医经验、工具设备上进行了融合、改进与升级。

“确实效果很好,于是我新的理念就形成了。”田忠新说。“我想是不是我自己能做,最后我决定自己做。”

然而,本着以小巧无创、价格低廉的医疗手段回报父老乡亲的初心回到家乡的田忠新没有料到,困难才刚刚开始。

在家乡没有资本、没有关系、没有资源的他委身在弟弟的小诊所,边治疗边用疗效扩大影响,钻研技术,一有时间他就申请门诊部。三年的时间,小诊所变成了门诊部,四年后,门诊部扩充成了一家医院。

“这个说起来好像挺轻松的,诊所变成门诊部,门诊部变成了医院。我相信这个过程,其中的这个滋味只有你自己知道。”主持人说。

在设备上,田忠新慢慢积累,条件好就进一套设备,或者改建一下房屋;在人员上,他招募本地的年轻人从头培养,建设团队;面对患者起初的不信任,这位曾经在三甲医院工作的医师耐心解释:“我们不断地开会、学习,我们要用出公立医院几倍的辛劳去讲解,解释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知和我们对疾病的治疗的完整的治疗的方案,包括将来的愈后的结果。最终征得他们的认可和同意,在这种早期的将信将疑中接受我们的治疗,最后用效果赢得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信赖。”就这样,东拼西凑、步步为营的广修堂在压力之下却长得顽强,长得茂盛,

“现在,你可以接受质疑了吗”主持人问。

“不怕了。”田忠新说:“我们有那么多的治好的案例、优良的事迹,包括我们一面面的锦旗足以说明我们的疗法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如今,广修堂医院中患者络绎不绝,人人带着疼痛不适前来,却收获舒适满意而归。

访谈的最后,田忠新讲起了一件令他感动的事:“我的师傅是一位骨外科专家,这么多年的在行业里的翘楚人物。他今年就要退休了,有一次就喊我过去,师傅说‘我快退休了,我就想还要发挥余热。有个问题,我再去了,我这个年纪就不再做大手术了,我想去你医院参观一下,我想用用你的办法再治治病人。’我一下就觉得,怎么转变了呢?以前是反对我这样做的,现在认可了,我激动了好长时间。”师傅的认可、患者的认可、社会的认可,让这段漫长的磨砺之路、这段艰辛的奋斗之路开始映现光芒,而这光芒,何尝不是从磨砺中的坚守,从困难中的初心里绽放出来的。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